逝者:鄭黎亞
  籍貫:江蘇海門縣靈seo甸鎮人
  出生年月usb:1919年6月
  去世信用貸款日期:2013年12月16日
  生前職務: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原中共廣州市委副秘書長、廣州市顧委會委員、市直機關臨巴里島時黨委第一副書記,離休幹部
  鄭黎亞和楊應彬,是一對潛伏在國民黨部隊里長達十年的中共特工夫婦,書寫地下工作的傳奇;她和他更是一對相濡以沫七十餘年的恩愛夫妻,成就白首到老的傳奇。去年12月16日,95歲的鄭黎亞仙網站優化去,丈夫楊應彬以不言表達不舍。
  放棄留學 抗日救亡
  鄭黎亞出世時正下大雨,母親因分娩大出血死亡,父親受驚昏厥,她被遺棄在腳盆里,險些夭折。經搶救,小生命才得以保存。此時雨過天晴,天空出現一道絢麗的彩虹,故得名“麗霞”,參加革命後她改名“黎亞。”
  她自幼勤奮好學,1936年夏,考取了天津女師學院,之後她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正當她辦理入學手續之時,爆發了“七七事變”。面對山河破碎、國難當頭,她拋棄學業,婉拒了好友錢偉長先生要她去美國留學的邀請,奔赴上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大潮中。
  潛伏國民黨高官身邊
  1938年,鄭黎亞在浙江金華參加了中共南方局領導下的四戰區司令部戰地服務隊,並認識了她的終身伴侶楊應彬。這對中共夫婦在國民黨部隊里從事特工秘密工作,足足“潛伏”了十年。
  比鄭黎亞小三歲的楊應彬出生在廣東大埔。新中國成立後,曾歷任廣東省政府辦公廳主任,中共廣東省委秘書長、常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書記。用他的話說:我和黎亞的戀愛是抗戰“抗”出來的。
  兩人商定不打敗日本鬼子不結婚,直到日本受降後才訂婚。抗戰勝利之後,楊應彬和其他秘密潛伏的成員,隨國民黨高官張發奎一起來到廣州。這時候,國共關係越來越緊張,長期潛伏在張發奎周圍的中共特工成員處境也越來越危險。楊應彬不但沒有撤離,反而開始加緊籌備和鄭黎亞的婚禮———因為黨組織要求他們,不要馬馬虎虎、偷偷地結婚,要舉辦一個像樣的婚禮來麻痹敵人。
  婚禮前,楊應彬和鄭黎亞特意去征求張發奎的意見,張發奎很直接地問他倆:“你們到底是不是共產黨?是共產黨或者不是共產黨都可以結婚。最怕一個是,一個不是,為什麼?如果槍斃了一個,另一個就守寡了。”楊應彬和鄭黎亞聽後,笑著回答張發奎:“我們跟了你八年抗戰,還不瞭解我們嗎?我們都不是共產黨員。”張發奎說:“不是就好,不是就好。”
  1945年12月3日,楊應彬、鄭黎亞在國民黨廣州行營迎賓館(現廣東省迎賓館四號樓)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張發奎當證婚人,他的部隊還幫忙奏樂。
  直到1947年,最後堅守崗位的楊應彬、鄭黎亞根據上級指示撤離,回歸黨組織。
  婚姻美滿有秘訣
  晚年,鄭黎亞撰寫了自傳《我走過的路》,回顧自己選擇的革命道路。楊應彬讀後感慨萬千,撰詩四首,其一曰:“讀君三萬平倭史,往事如潮眼底來。八載烽煙生妙筆,班超意氣班昭才。”在她年屆八十之時,用毛筆一筆一畫抄錄夫君的主要詩詞作品編錄而成《東廓吟鞭》。在兩人邁入九秩之年,常年研習氣功的鄭黎亞每天都堅持給楊應彬按肩、撓背、點穴,這是他們保持長壽的秘訣之一。
  2011年,他們獲選為廣東“金婚好夫婦”。保持婚姻美滿秘訣是什麼呢?在頒獎禮上,鄭黎亞老人深情地說,“我們在一起66年,加上戀愛8年,已經在一起74年,卻從沒吵過架,連臉紅都沒有過,我們總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去年12月16日,鄭黎亞老人逝世,享年95歲。當晚,楊老從孩子口中得知這一噩耗,“他很鎮靜”,他們的孩子理解——— 這,或許是無聲勝有聲吧。2013年12月23日,鄭黎亞老人遺體告別儀式在廣州殯儀館舉行。不少人特意趕來送行,在五百多個花圈中,還有習仲勛夫人齊心送來的花圈。
  儀式不放哀樂,而是以鄭黎亞老人生前喜愛的樂曲《童年的回憶》、《獻給愛麗絲》、《五月的鮮花》、《大刀進行曲》、《藍色的多瑙河》、《梁祝》、《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伴她走過最後一段路程。
  採寫:南都記者 許黎娜
  (鳴謝高宏提供的採訪協助)  (原標題:“潛伏”夫妻相偕70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e21fekc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